蔡秉融 這種「不完美的人」,越是高層就越多,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態度,總是自已為是高層,懂得就比別人多,修養就是比別人好,總是一直在看別人的缺點。
尤其是住在靜思精舍的那些出家人,自以為住在精舍,離上人最近,就一副高高在上的態度,看志工不順眼,就直接趕人走,尤其精舍附近就有警察局了,趕不走還說要報警處理,還真的是「燈塔下是黑暗的」,靜思精舍的那些出家人,就是在燈塔下的。
 
回覆3小時
Moya Tseng 這個這幾年來我倒是沒遇過,和我接觸的都還滿客氣的。
 
回覆3小時
蔡秉融 那是還沒有真正遇到事情,有遇到事情的時候,就會說一堆道理,像你之前遇到的,不是就有說過連出家人都出面來和你談了嗎?
 
回覆3小時
Moya Tseng 不管談什麼都談得很禮貌啊。大部分也都是想了解一下事情原委,看看怎樣幫忙溝通和協調。都很正面。

也是要看看戒臘吧,愈是出家愈久的,無論是待人的禮儀或是應對進退都是很讓人敬佩的。很多出家眾認識我,但是我未必知道他們的上下,見面也叫不出來;不過,我是習慣會去觀察人的細行的,如果我覺得合宜,大概就真的是可以讓人尊重的。


那種剛開始近住的,尚未出家的,凡夫習氣還很重,難免。也是要通過觀察才有機會讓他們出家;這個不能當做代表。

如果真的被說要趕走,那可能也要看被說這個話的人之前做了些什麼事情?畢竟精舍是清修之地,不是凡夫可以在那邊撒野的地方。
 
回覆2小時已編輯
蔡秉融 老實說,我所遇到的,是我寄E-MAIL給某個人,之後就是有位出家人把那位帶來,一開始就直接說我在騷擾那位我寄信的人,只是連調查都不願調查,就直接說人騷擾,讓人覺得不受到尊重,而且也看得出我寄信的那位本身也想和我談,是那位出家人介入這件事,所以只談了五分鐘,我寄信的那位就被那位出家人強行帶走了。
或許那些出家人是還有些習氣吧!因為我曾寄信給上人過,而那位負責幫上人收信的出家人是有去瞭解狀況,只不過就只跟我說「他們還像小孩子」。
 
回覆2小時
Moya Tseng 要看是什麼事情,這樣也很難判斷;我想都是過去的事情。重點是你學到了什麼?
 
回覆2小時
蔡秉融 出家人可以有習氣,凡夫就不能有習氣嗎?被說騷擾就要心平氣和的和人講話,連生氣都不行嗎?如果真要說修行的地方,先把自己的習氣修好,不然就以清淨修行的地方做為藉口,把在生氣趕走的人,難道就很好嗎?有反省過為何會讓人生氣嗎?這種說法只會讓人對佛教更加反感而已。
 
回覆2小時
王維毅 本社團不介入私事~不過看你描述很多是"你感覺"

而非事實
 
回覆2小時
蔡秉融 那你要如何證明這不是事實,別人說過的話馬上就消失在空氣中了,要如何證明他有講過這句話。
 
回覆2小時
王維毅 因為很簡單~你的描述已充滿了自己的"感覺"

這時的回憶已定型~會用自己的"感覺"去解釋事情
 
回覆2小時已編輯
蔡秉融 我就只能說那位出家人有說過騷擾這句話,不管你們信不信,這都是事實。
 
回覆2小時
王維毅 那我也可以解釋:你騷擾了人也是事實?沒報警算你好運?

重申~本社團不處理私人事情
 
回覆2小時已編輯
Moya Tseng 可能對其中一方是認知上的事情,但是對其他方未必。不過社團不介入個人爭議是既定的規矩;社團的立場是:私人爭議請自行解決,社團不認同公審或是糾眾選邊站的事情。
 
回覆12小時已編輯
蔡秉融 問別人問題就叫騷擾嗎?你有證據嗎?你說我在騷擾是事實,信不信告你毀謗?
 
回覆2小時
Moya Tseng 那要看問的問題是什麼?而不是可不可以問問題。

重申~本社團不處理私人事情
 
回覆2小時
王維毅 所以我看你只是想公審和造謠而已
 
回覆2小時
Charles Chen 三傻是甚麼意思看來有人沒搞懂~~
三傻~ 聽信謠言不求證據謂之傻 散布謠言不曉業報謂之傻 製造謠言不知公義謂之傻 我不當三傻
http://blog.yam.com/CharlesChen1200/article/95597539
 
蔡秉融 他們問題連看都不願看,又怎麼知道我要問什麼?我只是對之前那位寄信的對象,要問之前的網路讀書會,為何會突然間就沒什麼消息了,這就叫騷擾嗎?連問題都搞不清楚就亂回應,到底誰在造謠啊?
 
回覆2小時
王維毅 人家說不定看了~但是不想回你呢~=V=

所以你到底要談私事談多久?
 
回覆2小時已編輯
蔡秉融 從那五分鐘的對話中,根本感覺不出他有看過,因為他問的問題,我都有在信中講過了。
 
回覆2小時
Charles Chen "而且也看得出我寄信的那位本身也想和我談"你會看面相嗎?還是像江燦騰一樣托夢夢到對方想和你談。
 
回覆2小時
王維毅 又是"感覺"......你敢完整說你是去問人家甚麼嗎?
 
回覆2小時已編輯
蔡秉融 你們什麼事情都要講證據,那以後是否要整天二十四小時全程錄音,不然別人說過的話,又要怎麼找的到證據。
 
回覆2小時
王維毅 你自己要說的話有印象吧?要公審?貼上來吧~
 
回覆2小時
王維毅 不是想公審出家人嗎?來來來...把你原本說的話貼出來
 
回覆2小時已編輯
蔡秉融 那位出家人要那位和我談的人離開時,人家還不想離開,是被那位出家人硬拉走的,難道還看不出來嗎‧/
 
回覆2小時
蔡秉融 我寄給他的信一大串,我都有保留下來,只怕你們不願看那麼多而已?
 
回覆2小時
Charles Chen 原來是寄信一大串去給人啊~~~
 
回覆2小時
蔡秉融 他之前寄分享信給我的時候,也是一大串啊!
 
回覆2小時
Moya Tseng 你知道常住師父的信箱容量很小嗎?靜思晨語圖文版兩封就可以炸掉了。超過要請資訊處解封,還要上資安教育課程;很麻煩的。
 
回覆12小時
Charles Chen 幫幫忙,分享信可以寄給N個人,用密件你不會看到對方寄給誰。
 
回覆2小時
王維毅 魔牙你這樣爆料好嗎?這樣人家知道如何輕鬆爆掉精舍師父的信箱XDDD
 
回覆2小時
Charles Chen 分享信我常寄給很多朋友,FB也有很多分享的臉友,把分享信當一回事真是幻想太多了~~
 
回覆2小時已編輯
Moya Tseng 那是早年啦!現在有改制度了。畢竟以前硬碟容量是超級貴的!不過還是有限制。
 
回覆2小時已編輯
李岦泓 公司都有限郵件容量的啊!!~~我待過的都是
 
回覆2小時
Charles Chen 我每天接到一堆分享,仰慕我的人真多,我真是長得太帥了(自戀中)~~~
 
回覆2小時
蔡秉融 我寄信的對象用的是hotmail信箱,還有她只說要出家,還沒有真正出家。
 
回覆2小時
Moya Tseng 既然人家想出家,就放手吧。捨不得又如何?成全別人吧。
 
回覆2小時
蔡秉融 那家說要出家,就可以不用對以前做的事負責任了嗎?別人就都不能繼續寄信過去了嗎?有事講清楚說明白,不要一碰面就直接說別人在騷擾,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明白你們佛教規矩的。
 
回覆1 小時
王維毅 嗯哼~果然是私事...秉持社團不介入處理的立場

不過個人建議你可以先搜尋關鍵字

https://www.google.com.tw/webhp?hl=zh-TW......
 
美國搖擺爵士舞大師 Frankie Manning 102歲誕辰 #GoogleDoodle
GOOGLE.COM.TW
 
蔡秉融 他一開始分享信並沒有用密件,所以我很清楚她有寄給誰過,重點不在她是不是只寄給我一個,而是她可以寄分享信,我就不能寄分享信了嗎?
 
回覆1 小時
Charles Chen 對要出家的人感情要昇華,我只能這樣勸你,太鑽牛角尖會讓自己很辛苦。
 
回覆1 小時
Moya Tseng 想出家的人都已經決定要辭親割愛了,才會進去接受近住女的訓練,到這個時候自己就該知所進退了。
 
回覆1 小時
蔡秉融 說我在騷擾的人,不是我寄信的對象,而是第三者,她本人並沒有說過我在騷擾她這句話。
 
回覆1 小時
蔡秉融 我在寄信給她的時候,是有提到:要化小愛為大愛,是要以平等心對待所有人,而不是因為是身邊的人,就不理不采的,無法平等對待所有人,還是不算大愛。
 
回覆1 小時
Moya Tseng 恐怕慈濟說的大愛和你所理解的大愛是兩回事情;慈濟說的大愛只是慈悲的變形,不是真的有「愛」這種「心受」的成份存在的。
 
回覆1 小時
Charles Chen 我知道你很辛苦~~
 
回覆1 小時
Charles Chen 你要擺脫這種辛苦真正的問題在你要斷念昇華,祝福她而不去怪周遭環境。
 
回覆1 小時
蔡秉融 我再強調一次,我只是要問問題的而已,並沒有要阻止人出家,如果你們所謂的出家,就是都要對別人不理不采的,那我也不會認同你們所謂的「大愛」精神的。
 
回覆1 小時
Charles Chen 大愛是對眾生之愛,但人的時間有限,沒辦法照顧每一個人,所以需要眾人努力。很多人想約我出來聊,但我有很多事要做,沒有時間分給那麼多人,也只能對很多人說抱歉。能體諒的是"悟",大家還是好友,不能體諒的是"迷",也只能隨緣。
 
回覆1 小時
王維毅 又把這裡當慈濟人社團了~ZZZZ
 
回覆1 小時
李岦泓 漁村不處理私人感情事件
 
回覆1 小時
蔡秉融 既然管理員說的那麼明白了,那我也不方便回應下去了,不是我不知該怎麼回,而是這裡不方便談。
 
回覆1 小時
李岦泓 你可以向宗教處詢求你的解答
 
回覆1 小時
Charles Chen 你可以向靜思語詢求你的解答,一份清淨,無形,無染而無求的愛。
 
回覆1 小時已編輯
蔡秉融 既然明言這裡不是慈濟人社團了,就不用再講靜思語了。
 
回覆1 小時
王維毅 版規沒禁止~謝謝
 
回覆1 小時
Charles Chen 你要講聖經也可以~~
 
回覆1 小時
王維毅 但是我告訴你們:不要與惡人作對。有人打你的右臉,把左臉也轉給他

馬太福音 5:39
 
回覆1 小時
蔡秉融 那我要講墨家的兼愛可以嗎?
 
回覆1 小時
Moya Tseng 你可以說啊,但是佛教不信那一套。
 
回覆11 小時
蔡秉融 我也不信佛教那一套。
 
回覆1 小時
Charles Chen 「貪心的孩子伸手進糖罐裡抓了滿滿一把糖果,手卻卡在瓶口無法從糖罐裡拿出來,於是慌亂的哭了起來,旁邊的老人告訴孩子,把手中的糖果放掉,自然就能讓手從糖罐裡出來了。可是孩子就是不肯放。」這樣的故事相信很多人小時候應該都聽過,可惜很難懂這個道理。
 
回覆1 小時
蔡秉融 我只是不滿佛教思想而已,既然思想不同,也沒必要再談下去了。
 
回覆1 小時
伍慧綺 從您的臉書照來看,相信您還是感念佛心師志之情的啊~
 
回覆1 小時
伍慧綺 暮鼓晨鐘下有您的付出身影
 
回覆1 小時
蔡秉融 只是懶得換。
 
回覆1 小時
Charles Chen 談佛教思想,請找Moya
 
回覆1 小時
青鳥 我的經驗告訴我,能夠出家的人和一般在家眾的因緣很不一樣,那不是一般人能體會,對於我們未知的部份,抱持恭敬的心念最好。
 
回覆159分鐘
蔡秉融 只是有些人只在看你的收入,根本沒在看你的付出的。
 
回覆59分鐘
伍慧綺 主宰自己的是自性,不是他人眼光。您認真付出,當下即菩薩
 
伍慧綺的相片。
回覆58分鐘
青鳥 自以為懂佛教思想的人,絶對不懂佛教。
 
回覆58分鐘
王維毅 當我帶著墨鏡看世界,陽光就不是刺眼的
 
回覆156分鐘
青鳥 當我閉著眼睛看世界,看到的是自己的世界。
 
回覆55分鐘
蔡秉融 我沒必要懂佛教。
 
回覆55分鐘
伍慧綺 起心動念是善即為生活禪。以慈悲調嗔心 用善解去無明。也祝福您早日離苦得樂
 
回覆51分鐘
王維毅 有時候要懂一個人~你要去了解他相信甚麼
 
回覆47分鐘
Charles Chen 大愛眾生,我是眾生,所以要愛我。這個我很大,大到和眾生一樣了,這是我執。其實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。是在講等念怨親,你的不滿是你變眾生之一。求不得~~苦。
 
回覆47分鐘
蔡秉融 我才不管佛教的大愛思想是什麼?我只要知道墨家的兼愛思想就夠了。
 
回覆44分鐘
Charles Chen 所以你不了解她,就放下吧~~
 
回覆42分鐘
蔡秉融 我是對當初那些不瞭解我的那些傳言不滿。
 
回覆41分鐘
伍慧綺 福從做中得歡喜,慧從善解得自在。不該放心上的,就隨順因緣
 
伍慧綺的相片。
回覆39分鐘
Moya Tseng 恐怕蔡先生對於墨子的兼愛也是完全不懂的,只是拿個名詞來堂塞吧?

聖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,必知亂之所自起,焉能治之;不知亂之所自起,則不能治。譬之如醫之攻人之疾者然:必知疾之所自起,焉能攻之;不知疾之所自起,則弗能攻。治亂者何獨不然?必知亂之所自起,焉能治之;不知亂之所自起,則弗能治。聖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,不可不察亂之所自起。 


當察亂何自起(2)?起不相愛。臣子之不孝君父,所謂亂也。子自愛,不愛父,故虧父而自利;弟自愛,不愛兄,故虧兄而自利;臣自愛,不愛君,故虧君而自利,此所謂亂也。雖父之不慈子,兄之不慈弟,君之不慈臣,此亦天下之所謂亂也。父自愛也,不愛子,故虧子而自利;兄自愛也,不愛弟,故虧弟而自利;君自愛也,不愛臣,故虧臣而自利。是何也?皆起不相愛。 

雖至天下之為盜賊者亦然:盜愛其室,不愛其異室,故竊異室以利其室。賊愛其身,不愛人,故賊人以利其身。此何也?皆起不相愛。雖至大夫之相亂家,諸侯之相攻國者亦然:大夫各愛其家,不愛異家,故亂異家以利其家。諸侯各愛其國,不愛異國,故攻異國以利其國。天下之亂物,具此而已矣。察此何自起?皆起不相愛。 

若使天下兼相愛,愛人若愛其身,猶有不孝者乎?視父兄與君若其身,惡施不孝(3)?猶有不慈者乎?視弟子與臣若其身,惡施不慈?故不孝不慈亡有(4)。猶有盜賊乎?故視人之室若其室,誰竊?視人身若其身,誰賊?故盜賊亡有。猶有大夫之相亂家,諸侯之相攻國者乎?視人家若其家,誰亂?視人國若其國,誰攻?故大夫之相亂家,諸侯之相攻國者亡有。若使天下兼相 
愛,國與國不相攻,家與家不相亂,盜賊無有,君臣父子皆能孝慈,若此,則天下治。 

故聖人以治天下為事者,惡得不禁惡而勸愛。故天下兼相愛則治,交相惡則亂。故子墨子曰:“不可以不勸愛人者,此也。” 

註釋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 

(1)兼愛是墨家學派最有代表性的理論之一。所謂兼愛,其本質是要求人們愛人如己,彼此之間不要存在血緣與等級差別的觀念。墨子認為,不相愛是當時社會混亂最大的原因,只有通過“兼相愛,交相利”才能達到社會安定的狀態。這種理論具有反抗貴族等級觀念的進步意義,但同時也帶有強烈的理想色彩。(2)當:讀為“嘗”。(3)惡(wū):何。(4)亡:通“無”。 

白話譯文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 

聖人是以治理天下為職業的人,必須知道混亂從哪裡產生,才能對它進行治理。如果不知道混亂從哪裡產生,就不能進行治理。這就好像醫生給人治病一樣,必須知道疾病產生的根源,才能進行醫治。如果不知道疾病產生的根源,就不能醫治。治理混亂又何嘗不是這樣,必須知道混亂產生的根源,才能進行治理。如果不知道混亂產生的根源,就不能治理。聖人是以治理天下為職業的人,不可不考察混亂產生的根源。 

試考察混亂從哪裡產生呢?起於人與人不相愛。臣與子不孝敬君和父,就是所謂亂。兒子愛自己而不愛父親,因而損害父親以自利;弟弟愛自己而不愛兄長,因而損害兄長以自利;臣下愛自己而不愛君上,因而損害君上以自利,這就是所謂混亂。反過來,即使父親不慈愛兒子,兄長不慈愛弟弟,君上不慈愛臣下,這也是天下的所謂混亂。父親愛自己而不愛兒子,所以損害兒子以自利;兄長愛自己而不愛弟弟,所以損害弟弟以自利;君上愛自己而不愛臣下,所以損害臣下以自利。這是為什麼呢?都是起於不相愛。 

即使在天底下做盜賊的人,也是這樣。盜賊只愛自己的家,不愛別人的家,所以盜竊別人的家以利自己的家;盜賊只愛自身,不愛別人,所以殘害別人以利自己。這是什麼原因呢?都起於不相愛。 

即使大夫相互侵擾家族,諸侯相互攻伐封國,也是這樣。大夫各自愛他自己的家族,不愛別人的家族,所以侵擾別人的家族以利他自己的家族;諸侯各自愛他自己的國家,不愛別人的國家,所以攻伐別人的國家以利他自己的國家。天下的亂事,全部都具備在這裡了。細察它從哪裡產生呢?都起於不相愛。 

假若天下都能相親相愛,愛別人就像愛自己,還能有不孝的嗎?看待父親、兄弟和君上像自己一樣,怎麼會做出不孝的事呢?還會有不慈愛的嗎?看待弟弟、兒子與臣下像自己一樣,怎麼會做出不慈的事呢?所以不孝不慈都沒有了。還有盜賊嗎?看待別人的家像自己的家一樣,誰會盜竊?看待別人就像自己一樣,誰會害人?所以盜賊沒有了。還有大夫相互侵擾家族,諸侯相互攻伐封國嗎?看待別人的家族就像自己的家族,誰會侵犯?看待別人的封國就像自己的封國,誰會攻伐?所以大夫相互侵擾家族,諸侯相互攻伐封國,都沒有了。假若天下的人都相親相愛,國家與國家不相互攻伐,家族與家族不相互侵擾,盜賊沒有了,君臣父子間都能孝敬慈愛,像這樣,天下也就治理了。 

所以聖人既然是以治理天下為職業的人,怎麼能不禁止相互仇恨而鼓勵相愛呢?因此天下的人相親相愛就會治理好,相互憎惡則會混亂。所以墨子說:“不能不鼓勵愛別人”,道理就在此。
 
回覆8分鐘
蔡秉融 我知道你引用的是墨子兼愛篇上,目前是只有看過上和中而已,下還沒看。
 
回覆4分鐘
蔡秉融 墨家的那種愛別人就像愛自己一樣,本身就和那些要斷情去愛的互相矛盾了。
 
回覆3分鐘
Moya Tseng 《墨子》卷四 兼愛中

子墨子言曰:“仁人之所以為事者,必興天下之利,除去天下之害,以此為事者也。”然則天下之利何也?天下之害何也?子墨子言曰:“今若國之與國之相攻,家之與家之相篡,人之與人之相賊,君臣不惠忠,父子不慈孝,兄弟不和調,此則天下之害也。”


然則崇此害亦何用生哉(1)?以不相愛生邪?子墨子言:“以不相愛生。” 今諸侯獨知愛其國,不愛人之國,是以不憚舉其國,以攻人之國。今家主獨知愛其家,而不愛人之家,是以不憚舉其家,以篡人之家。今人獨知愛其身,不愛人之身,是以不憚舉其身,以賊人之身。是故諸侯不相愛,則必野戰;家主不相愛,則必相篡;人與人不相愛,則必相賊;君臣不相愛,則不惠忠;父子不相愛,則不慈孝;兄弟不相愛,則不和調。天下之人皆不相愛,強必執弱,富必侮貧,貴必敖賤(2),詐必欺愚。凡天下禍篡怨恨,其所以起者,以不相愛生也。是以行者非之(3)。

既以非之,何以易之?子墨子言曰:“以兼相愛、交相利之法易之。” 然則兼相愛、交相利之法將奈何哉?子墨子言:視人之國,若視其國;視人之家,若視其家;視人之身,若視其身。是故諸侯相愛,則不野戰;家主相愛,則不相篡;人與人相愛,則不相賊;君臣相愛,則惠忠;父子相愛,則慈孝;兄弟相愛,則和調。天下之人皆相愛,強不執弱,眾不劫寡,富不侮貧,貴不敖賤,詐不欺愚。凡天下禍篡怨恨,可使毋起者,以相愛生也。是以仁者譽之。

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:“然!乃若兼則善矣;雖然,天下之難物於故也(4)。”子墨子言曰:“天下之士君子,特不識其利、辯其故也。今若夫攻城野戰,殺身為名,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難也。若君說之(5),則士眾能為之。況於兼相愛、交相利,則與此異!夫愛人者,人必從而愛之;利人者,人必從而利之;惡人者,人必從而惡之;害人者,人必從而害之。此何難之有?特上弗以為政、士不以為行故也。”昔者晉文公好士之惡衣,故文公之臣,皆牂羊之裘(6),韋以帶劍(7),練帛之冠,入以見於君,出以踐於朝。是其故何也?君說之,故臣為之也。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要(8),故靈王之臣,皆以一飯為節,脅息然後帶,扶牆然後起。比期年,朝有黧黑之色。是其故何也?君說之,故臣能之也。昔越王句踐好士之勇,教馴其臣,和合之,焚舟失火,試其士曰:“越國之寶盡在此!”越王親自鼓其士而進之,士聞鼓音,破碎亂行(9),蹈火而死者,左右百人有餘,越王擊金而退之。是故子墨子言曰:“乃若夫少食、惡衣、殺人而為名,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難也。若苟君說之,則眾能為之;況兼相愛、交相利,與此異矣!夫愛人者,人亦從而愛之;利人者,人亦從而利之;惡人者,人亦從而惡之;害人者,人亦從而害之。此何難之有焉?特士不以為政而士不以為行故也(10)。

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:“然!乃若兼則善矣;雖然,不可行之物也。譬若挈太山越河、濟也。”子墨子言:“是非其譬也。夫挈太山而越河、濟,可謂畢劫有力矣。自古及今,未有能行之者也;況乎兼相愛、交相利,則與此異,古者聖王行之。”何以知其然?古者禹治天下,西為西河漁竇,以洩渠、孫、皇之水。北為防、原、派,注後之邸(11)、嘑池之竇,灑為底柱(12),鑿為龍門,以利燕代胡貉與西河之民。東方漏之陸(13),防孟諸之澤,灑為九澮,以楗東土之水,以利冀州之民。南為江、漢、淮、汝,東流之注五湖
之處,以利荊楚、干、越與南夷之民。此言禹之事,吾今行兼矣。昔者文王之治西土,若日若月,乍光於四方,於西土。不為大國侮小國,不為眾庶侮鰥寡,不為暴勢奪穡人黍稷狗彘。天屑臨文王慈,是以老而無子者,有所得終其壽;連獨無兄弟者(14),有所雜於生人之間;少失其父母者,有所放依而長。此文王之事,則吾今行兼矣。昔者武王將事泰山,隧傳曰(15):“泰山,有道曾孫周王有事。大事既獲,仁人尚作,以祗商(16)、夏、蠻夷丑貉。雖有周親,不若仁人。萬方有罪,維予一人。”此言武王之事,吾今行兼矣。

是故子墨子言曰:“今天下之君子,忠實欲天下之富,而惡其貧;欲天下之治,而惡其亂,當兼相愛、交相利。此聖王之法,天下之治道也,不可不務為也。”

註釋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(1)“崇”為“察”字之誤。(2)“敖”通“傲”。(3)“行”為“仁”字之誤。(4)“於”為“迂” 之假借字。(5)“說”通“悅”。(6)牂羊:母羊。(7)韋:熟牛皮。(8)細要:細腰。(9)“碎”疑為“陣”字之誤。(10)“士”為“上”之誤。(11)“後”為“召”之誤。(12)“底”為“厎”之誤。(13)“之”為“大”之誤。(14)“連”為“矜”之假借字。(15)“隧”疑為“遂”字之誤。(16)祗:拯救。
 
回覆剛剛
Moya Tseng 白話譯文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墨子說:“仁人處理事務的原則,一定是為天下興利除害,以此原則來處理事務。”既然如此,那麼天下的利是什麼,而天下的害又是什麼呢?墨子說:“現在如國與國之間相互攻伐,家族與家族之間相互掠奪,人與人之間相互殘害,君臣之間不相互施惠、效忠,父子之間不相互慈愛、孝敬,兄弟之間不相互融洽、協調,這就都是天下之害。”

既然如此,那麼考察這些公害又是因何產生的呢?是因不相愛產生的嗎?墨子說:“是因不相愛產生的。”現在的諸侯只知道愛自己的國家,不愛別人的國家,所以毫無忌憚地發動他自己國家的力量,去攻伐別人的國家。
現在的家族宗主只知道愛自己的家族,而不愛別人的家族,因而毫無忌憚地發動他自己家族的力量,去掠奪別人的家族。現在的人只知道愛自己,而不愛別人,因而毫無忌憚地運用全身的力量去殘害別人。所以諸侯不相愛,就必然發生野戰;家族宗主不相愛,就必然相互掠奪;人與人不相愛,就必然相互殘害;君與臣不相愛,就必然不相互施惠、效忠;父與子不相愛,就必然不相互慈愛、孝敬;兄與弟不相愛,就必然不相互融洽、協調。天下的人都不相愛,強大的就必然控制弱小的,富足的就必然欺侮貧困的,尊貴的就必然傲視卑賤的,狡猾的就必然欺騙愚笨的。舉凡天下禍患、掠奪、埋怨、憤恨產生的原因,都是因不相愛而產生的。所以仁者認為它不對。

既已認為不相愛不對,那用什麼去改變它呢?墨子說道:“用人們全都相愛、交互得利的方法去改變它。”既然這樣,那麼人們全都相愛、交互得利應該怎樣做呢?墨子說道:“看待別人國家就像自己的國家,看待別人的家族就像自己的家族,看待別人之身就像自己之身。”所以諸侯之間相愛,就不會發生野戰;家族宗主之間相愛,就不會發生掠奪;人與人之間相愛就不會相互殘害;君臣之間相愛,就會相互施惠、效忠;父子之間相愛,就會相互慈愛、孝敬;兄弟之間相愛,就會相互融洽、協調。天下的人都相愛,強大者就不會控制弱小者,人多者就不會強迫人少者,富足者就不會欺侮貧困者,尊貴者就不會傲視卑賤者,狡詐者就不會欺騙愚笨者。舉凡天下的禍患、掠奪、埋怨、憤恨可以不使它產生的原因,是因為相愛而生產的。所以仁者稱讚它。

然而現在天下的士君子們說:“對!兼愛固然是好的。即使如此,它也是天下一件難辦而迂闊的事。”墨子說道:“天下的士君子們,只是不能辨明兼愛的益處、辨明兼愛的原故。現在例如攻城野戰,為成名而殺身,這都是天下的百姓難於做到的事。但假如君主喜歡,那麼士眾就能做到。而兼相愛、交相利與之相比,則是完全不同的(好事)。凡是愛別人的人,別人也隨即愛他;有利於別人的人,別人也隨即有利於他;憎惡別人的人,別人也隨即憎惡他;損害別人的人,別人隨即損害他。實行這種兼愛有什麼困難呢?只是由於居上位的人不用它行之於政,士人不用它實之於行的緣故。”從前
晉文公喜歡士人穿不好的衣服,所以文公的臣下都穿著母羊皮縫的裘,圍著牛皮帶來掛佩劍,頭戴熟絹作的帽子,(這身打扮)進可以參見君上,出可以往來朝廷。這是什麼緣故呢?因為君主喜歡這樣,所以臣下就這樣做。從前楚靈王喜歡細腰之人,所以靈王的臣下就吃一頓飯來節食,收著氣然後才繫上腰帶,扶著牆然後才站得起來。等到一年,朝廷之臣都(飢瘦得)面有深黑之色。這是什麼緣故呢?因為君主喜歡這樣,所以臣下能做到這樣。從前越王句踐喜愛士兵勇猛,訓練他的臣下時,先把他們集合起來,(然後)放火燒船,考驗他的將士說:“越國的財寶全在這船裡。”越王親自擂鼓,讓將士前進。將士聽到鼓聲,(爭先恐後),打亂了隊伍,蹈火而死的人,近臣達一百人有餘。越王於是鳴金讓他們退下。所以墨子說道:“象少吃飯、穿壞衣、殺身成名,這都是天下百姓難於做到的事。假如君主喜歡它,那麼士眾就能做到。何況兼相愛、交相利是與此不同的(好事)。愛別人的人,別人也隨即愛他;有利於別人的人,別人也隨即有利於他;憎惡別人的人,別人也隨即憎惡他;損害別人的人,別人也隨即損害他。這種兼愛有什麼難實行的呢?只是居上位的人不用它行之於政,而士人不用它實之於行的緣故。”

然而現在天下的士君子們說:“對!兼愛固然是好的。即使如此,也不可能行之於事,就像要舉起泰山越過黃河、濟水一樣。”墨子說道:“這比方不對。舉起泰山而越過黃河、濟水,可以說是強勁有力的了,但自古及今,沒有人能做得到。而兼相愛,交相利與此相比則是完全不同的(可行之事)。古時的聖王曾做到過。”怎麼知道是這樣呢?古時大禹治理天下,西邊疏通了西河、漁竇,用來排泄渠水、孫水和皇水;北邊疏通防水、原水、泒水,使之注入召之邸和滹沱河,在黃河中的厎柱山分流,鑿開龍門以有利於燕、代、胡、貉與西河地區的人民。東邊穿洩大陸的迂水,攔入孟諸澤,分為九條河,以此限制東土的洪水,用來利於冀州的人民。南邊疏通長江、漢水、淮河、汝水,使之東流入海,以此灌注五湖之地,以利於荊楚、吳越和南夷的人民。這是大禹的事蹟,我們現在要用這種精神來實行兼愛。從前周文王治理西土(指岐周),象太陽象月亮一樣,射出的光輝照耀四方和西周大地。他不倚仗大國而欺侮小國,不倚仗人多而欺侮鰥寡孤獨,不倚仗強暴勢力而掠奪農夫的糧食牲畜。上天眷顧文王的慈愛,所以年老無子的人得以壽終,孤苦無兄弟的人可以安聚於人們中間,幼小無父母的人有所依靠而長大成 人。這是文王的事蹟,我們現在應當用這種精神實行兼愛。從前武王將祭祀泰山,於是陳述說:“泰山!有道曾孫周王有祭事。現在(伐紂的)大事已成功,(太公、周、召)一批仁人起而相助,用以拯救商夏遺民及四方少數民族。即使是至親,也不如仁人。萬方之人有罪,由我一人承當。”這是說周武王的事蹟,我們現在應當用這種精神實行兼愛。

所以墨子說道:“現在天下的君子,(如果)內心確實希望天下富足,而厭惡其貧窮;希望天下治理好,而厭惡其混亂,那就應當全都相愛、交互得利。這是聖王的常法,天下的治道,不可不努力去做。”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ihunglee 的頭像
    lihunglee

    lihunglee的部落格

    lihung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